海伦堡学校

朗读技巧专题

发表时间:2018-09-03 07:45

语言是一门科学,要学好语言,需要具备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如:语言基本的、主要的手段、语言的艺术化、语言技巧所包含的内容等等。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掌握规律,举一反三,更好地指导语言实践。其有关的理论知识有:

一、语言基本的主要手段

基本的主要手段:塑造人物,展现作品的内容、情节。就是通过语言把作品内容以及人物的内心思想活动传达出来而感染听众,引起他们的共鸣,在满足艺术欣赏的同时也受到审美教育,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二、语言的艺术化

语言的艺术化,通俗点说,就是要用语言打动人,不能把话说得平平淡淡。

三、语言技巧

(一)什么是语言技巧

所谓语言技巧,就是从作品的内容出发,正确地处理语言的轻重强弱、断连疏密、刚柔扬抑、快慢缓急等的辨证关系,不仅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应富有表现力与音乐性。

(二)语言技巧的内容:

1.轻重强弱

生活中我们为了把一句话或一件事说清楚,往往把主要的词加以强调,引起对方的注意,让对方了解。语言中的轻重强弱,可以说是在每句话里都存在的。重音有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之分,对重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加重,强调的方式多种多样。

强调方式:加强阴凉;声音放轻减弱,延长或减慢;强调次的前后运用停顿;加强力度;夸大调值,增强音势。如:《松树的风格》中: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时随地茁壮地成长起来了……

 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它只是一味地无忧五虑地生长。这里“茁壮地”与“无忧五虑地”都是应该加以强调的。但是前者体现了它的顽强的生命力,就宜用加强力度的方式,后者说明它对不利的自然条件的蔑视,就可用轻快舒缓的方式。

轻重强弱是相对比较而存在的。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为了让别人听清楚,就平均对待把很多词都念得很响,甚至把一些轻声字也不念轻,结果走向了反面,造成主次不清,语意不明,语言科班。重音过多,相互抵消了,就等于没有重音;重音越少,句子就越清楚。轻与重、强与弱是对立统一的,没轻就显不出重,没有弱,也就比不出强,是相辅相成的。要通过轻重强弱和其他方面的配合,把每句话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

2.断连疏密

我们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不可能一口气把全部内容说完,而是一句一句地说,有断有连,中间有一些长短不同的停顿,在句与句 的衔接上,也是有疏有密的。那里当断,那里当连,是由话的意思与思想感情决定的。当断不断,连成一片,就不能把语意交代清楚;反过来,当连不连,又会造成破句,令人费解,甚至误解。

停顿有逻辑停顿和心理停顿两种。

标点符号是停顿的标记,它表示句子的不同长短的停顿和不同预期。这种根据语言逻辑而产生的停顿,我们叫它逻辑停顿。

心理停顿是有声语言表达上的特殊技巧。它不受语法规则的限制,是由感情支配的。心理停顿必须有真实的感情作基础,要有充分的内在根据,停顿有旧暂,服从与感情的需要。心理停顿往往是由于感情的激动,有时是要多加思考,或是不愿意说下去,说不下去等等原因而产生的。

停顿是声音的休止,但不是思想感情的休止,而是感情和思想活动的延续。不然,就会破坏语言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停顿的作用还在于造成一种情节发展中的悬念。声音的静止,会引起观众更大的注意,在思想,感情上准备向高潮发展。这样不仅不是中断。而是积蓄着更大的力量,孕育着更大的动势,充满着向前的冲击力。所以,断,正是为了更好地连,作用是积极的。

如:我|考取|了。(感情激动) 我看|你去|比较合适。(多加思考)你怎么能这样做!(不愿说下去,说不下去等原因)

3.快慢缓急

歌曲为歌唱者谱写了旋律,规定了节奏和节拍,念词与朗读却不同,快慢缓急要读者通过对作品的研究理解进行处理。

生活中一切运动都有它自己的节奏,有快有慢,有急有缓,走路和跳绳的节奏不一样,织布与打铁的节奏也不相同。要正确地描述生活现象,反映出事物动态和内心感受,就须使语言的快慢缓急和所叙述的内容的节奏想符合。比如《和太阳比赛早起》,第一段的节奏比较缓慢,强调方式是轻声处理,而第二段“太阳露出头顶了……”的节奏应较快,强调方式是加大调值的处理。由此说明,语言的节奏随着事物本身的节奏而改变。一般地我们称由事物激动的内心感情的强若叫节奏,说话的快慢叫速度,有时也就把内心感情而引起的语言快慢的变化,统称为语言节奏。

语言的节奏总是以感情为依据,是随着内心节奏的变化而变化的。生活里,一般情况下,是内心节奏强,话就说得快,内心节奏缓弱,话就说得慢。但也有时看来似乎是矛盾的。

例如:和别人争论一个问题,争论到不可开交时,你说“你——你——太主观了!”语言速度慢了,但并不说明你内心平静了,恰恰相反,你为对方固执到不可理喻而愤慨。语言速度的减慢,不是预期的减弱而是更加强了,与内心的节奏,还是一致的,即使是停顿,也是有节奏的,是在整个语言节奏中的。

念词,朗读以及讲故事必须根据内容和感情的变化,掌握语言的节奏,有快有慢,有张有弛,切忌语言刻板化,或把自己的语言习惯带到创作中去。说话习惯慢,到激动处也是慢腾腾的;说话习惯快的,描述“林荫道上散步谈心”也给人一种两人赛跑的感觉,都是要不得的。节奏强也不能仅仅用加快速度来表现。还要注意语言的衔接,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说话说得快,可是句与句之间接得不紧凑,还有的是吞字,即吃掉字,快慢没和疏密有机结合,节奏还是不对头。

快慢缓急都是相对而言的,需要快的时候,也不能一个劲地快,慢也不能一个劲地慢,要做到“快而不慢,慢而不快”。这就是说,要快而不乱,不能含混不清,慢而不拖,不能疲疲沓沓。快里要有慢,慢里要有快,欲快先慢,欲慢先快,快慢交替,有张有驰,才能正确地反映出生活的图景和感情的变化。

4.刚柔扬抑

语言的鲜明性,是由说话人对他所说的事物的态度决定的。不同的态度,就有不同的语气,语气不同,语意也有了变化。语气是要通过语调体现出来的。语气的刚柔,表明说话人的态度,语调的扬抑,是表达语气的声音色彩。

语调是有声语言所特有的。语言借助语调,而产生巨大的力量。同样一个字,从人们嘴里说出来,却可以多种多样,用以表达丰富的感情和复杂微妙的态度,试以一个“我”字为例就可以根据不同的问句采用不同的方式回答。

谁?我。

谁敢上?我!或我…… 你还有什么可说的?我……

谁在那里啊?我——

这种刚柔不同的语气,就是通过抑扬、高低、长短、轻重的语调变化表现出来的。

当然,刚柔抑扬,高低长短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语言是丰富多彩的,表现方法也是千差万别的。

在语文朗读中,准确而鲜明的语调,是在正确理解作品与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当娓娓而谈的,就不应侃侃而谈;当轻言细语的,就不能盛言厉色。明确了语言目的,又有了深刻的感受,那语言就将是有感而发,就能在这个基点上寻找,选择准确的语调把任务的爱憎褒贬体现出来。

四、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朗读兴趣的若干点感受

1.重视老师的领读、范读、学生跟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可以让学生听听有关的声音资料。

2.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提高学生积极性。

3.对于不同的文章,应才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同时注意神态、眼神等个方面的配合。

4.严格训练语言技巧。

发音松弛,字字有力,句句自然、甜美。

口齿清楚(核心),注意分辨前后鼻音、平翘舌音、轻声字、儿化音等。

语调丰富,抒情低而清楚。注意停顿,注意表情丰富,声音响亮。


分享到: